近年来在网络上发表照片的人越来越多,这已经无需赘言。无论职业的、业余的,个人的照片网站多的数不清,Flickr或Fotolog之类共享照片的服务也陆续登场。这种变化主要源于宽带和数码相机的普及,某种程度上也是预料之中的事。随着网络和数码相机的继续发展,这种倾向也必然会一直持续下去。

只不过,不得不注意到,这里所讲的网络摄影(Web写真),其量上的变化是否将导致质变。所谓“质变”,较难以语言进行说明,不过大体上可以说是针对由网络和数码相机形成的摄影的某种新的价值观。

我自己夸张点说上网有些成瘾,每天花大量的时间看各类网站,或者更新自己的网站。进而感受到的是,摄影家真的有好多,其作品也是多种多样。在这些网络照片面前,我发觉以某一种理念单纯地对其进行说明或分析都是不对的。

另外,我在看别的某个人的网站的同时,也同样能感觉到别人在看我的网站。从Access log的referrer或trackback,或公开的bookmark等等能看得出来。看到好照片接受其影响,或反抗其影响;为拍出好于他人的照片而相互竞争,或相反降低标准共同堕落;无论好的还是坏的,总能清楚地感到相互之间的影响,这就是网络。

网络本来是不具有物理上的场所的,但其中视线之交错、自己与他人的相聚,又只能以“场所”来称呼。它既不是Yahoo的category分类中条理清晰的link集,也不是mixi那样明确的封闭式community。到了网络上,你不知道会结识什么样的人,就像到了并不宽广但却来去自由的街道上,也就是说我们是否可以把照片网站当作像这种“界隈”(周边,近所)一样的东西来看?我从这种“网络摄影界隈(Web写真界隈)”中感觉到了当今性,但对于某种意义上不存在实体的网络上的摄影,我感到还有很多难解之处。就此,我将在下面的数回介绍几个应当受到注意的照片网站。

首先,作为第一回,笔者以一人饰二角的形式来介自己的网站。

内原恭彦

1965年生

东京造形大学design科肄业

有过绘画、CG制作的经历,从1999年开始拍摄照片。

2002年エプソンカラーイメージングコンテストグランプリ受賞

2003年個展「BitPhoto1999-2002」開催

2003年写真新世紀展年間グランプリ受賞

2004年個展「うて、うて、考えるな」開催

(2)

内原氏的网站「Son of a BIT」

(3)

内原恭彦氏**(撮影:藤田ユミ)**

—— 从什么时开始做网站的?

内原 跟大部分人一样,是从provider费用大幅下降的1997年左右连上互联网之后立刻就制作了“homepage”。当时上传到网站上的照片以压缩率高的小尺寸图像为主,减色严重的GIF照样在用。

—— 从1997年到现在网站一直在做吗?

内原 现在存留的最旧的page是2001年1月1日。从那时到现在的5年的page都留在服务器上。我的网站是日记形式的,一直点下去可以回溯到以前的网页。现在查了一下似乎是有1,635页的样子。

1997年到2000年间的网页由于服务器容量的关系已经删除。

—— 为什么每天都要更新呢?

内原 刚开始做网站的时候,强烈地感受到了它的那种“速报性”一样的东西。过去画画的时候,完成一张画要几个月时间,再发表出来还要花更多时间。与之相比,网站的话只要你想,就可以每天发表作品。我想这种speed感是其他任何媒介都不具有的。最初我是把网站本身当作自己的作品,我就想,既然是网站这样的作品,那就应该发挥网络最独特的优势。而每日更新,我觉得是最能发挥网络优势的做法。

—— 那种speed感也是摄影的特征之一吶。

内原 是啊。我是从1999年开始使用数码相机的,当时一天把内存用完最多能拍50张照片。换句话说,就是一天之中可以制作50张作品,我对这种“多产性”感到兴奋。或者说,我本来就是想以这样的高节奏大量制作作品。画家大竹伸朗曾经说:“100号的大作3分钟画完不行么?”这在我们中间是作为著名台词流传下来的。无论如何3分钟也不可能画完100号的画布,所以大竹的话我们是当作反说的玩笑来听的。但我意识到,摄影的话那不是不可能。

(4)

—— 发表照片有很多途径,展览、杂志、摄影集等等有很多,这些没用过吗?

内原 所有这些我都有兴趣。一是希望能以各种各样的途径发表照片,还有就是也许还存在刚才的列举之外的方法。比如把照片刻录到DVD上,或者印在T恤上,或者张贴画(sticker)这样的形式,说的极端点,我都想偷偷贴在路上。也许是为视觉艺术所共通,但照片乃是“给别人看的东西”的意识对我来说尤为强烈。而且是给尽可能多的人,不加作者、意图等注释地、扔出去似的给人看。我想,对我来说网站在某种意义上,就像是展览,就像杂志,就像摄影集。

—— 网络据说是“向全世界敞开的”,但实际上个人网站的访问量却是比较低的..?

内原 我的网站每天有大约200到300人的访问量。Hatena diary(BLOG)那边稍多一点大概400左右吧。摄影家藤原新也先生的网站每天有数千人在看,相比之下我的真的是很少。与放着照片的主要页面相比hatena diary的访问量反而更高,这点值得思考。也许,人们还是对语言,或者说段子更容易产生兴趣。只是,就访问量来说,我觉这个程度的数字是比较现实的。就算是在银座的画廊办展览,一周不到200人也不算罕见。其实关注艺术的人本来也没有非常多。

—— Son of a bit的index页和menu都作得非常simple,这是为什么呢?

内原 过去的所谓个人网站都做的差不多,比如都是列有profile,gallery,日记,link,BBS等固定模式的选项。

而现在极端simple的design的动机,就是想要做一个不一样的网站。

只不过是自己并没有高度的网页设计技术,所以就想到了反过来“不设计的设计”。可以说是网站的极简主义(minimalism)一般的东西。对于网页来说,如何最快地抵达目标内容,比其装饰性要重要。我的网站的目的就是“给人看照片”,所以在打开网站最初的top page直截地放上了照片。考虑到按钮也是少一些为好,就做成了点击图片直接可以换页。另外既然要频繁地更新,就想做成最方便更新的界面。没有预料到的是,这样的设计与现在的所谓blog很接近。

原本我就觉得从usability(可用性)的角度来看的话,它是不完整的。

(5)

—— 其他的照片站有在看吗?

内原 明确地说看得相当多。对别人在做的事感兴趣。bookmark几乎每天都在增加的状态。要说从哪找到的那些网站,可以是从referrer发现,或者从hatena antenna那种公开的link集中发现,还有从各种各样的网站的link里发现。

在做照片站的人里面,有学生,有一边打工一边从事作家活动的人,有一边上班一边去workshop的,有凭兴趣在做的,各种各样。而所谓的知名作家自己经营网站的反而不多。并不是所有这些网站质量都很高,先不论一张一张照片如何,更重要的是,所有这些网站的总体反映出来的时代性或世界的多样性意味深长。

—— 过去曾有过“camera杂志”这一媒体成为职业、业余、作家等全部摄影活动及发表的中心所在的时代,网络也会这样吗?

内原 将来的事情不知道,不过我觉得在网络上发表照片这件事本身会越来越多。至于网络能否作为摄影活动的场所蓬勃发展,我觉得需要几个条件。

首先display的高画质化和网络环境的进一歩改善等技术上的进歩是必要的,这一点应该没有问题。

还有一点,是看的人的意识的变化。我认为有必要接受这样一种观点,即把网络上的照片看作是独立而自足的作品。

网络,除了谁都可以自由大量快速的发表自己的照片这一优点以外,还有就是在哪儿都可以简单而频繁地看。另外,使用comment和trackback还可以交换意见,我觉得在可能性上来讲它可以成为理想的发表场所。

(6)

—— 网络也是面向海外敞开的,那同海外的交流情况怎样?

内原 最近来自中国的访问在增加。现在在中国摄影和art十分繁荣。沿着referrer去找,就能遇到中国的照片blog。强烈地感觉到一种“大家都在做同样的事啊”的同时代性。

MetaFilter(http://www.metafilter.com/)这个美国的blog community(谁都可以自由的发帖和评论的blog。让人想到スラッシュドット或2ch)在链接我的网页的时候,访问量一下子跳了一格。读英文的comment,有些是“这个站JPEG的压缩技术太差”“好重”“说实话,谁能给解说一下到底好玩在哪儿啊”等煽动性的话,也有“这个有意思”一类好意的留言,真的就像2ch的thread那样,也能感受到超越了日本美国等国与国之间的区别的同构型。

实际上来自外国的访问量不到全体的十分之一,我却接到过看了我的网站的澳大利亚的PHOTOFILE杂志的取材。用邮件交互,FTP来传照片,全都在网上进行,在对方的编辑看来却都是理所当然的做法,感觉他们并没因为使用网络、或从海外取材而特别视之。

—— 用了网络,照片有什么变化?

内原 我的情况是,使用网络之前没在拍照片,所以网络和摄影是完全同时在进行。所以说不上因为网络而使得照片有什么变化,但有一点是确实的,就是假如没用网络的话,恐怕不会持续拍照拍下去吧。一方面是把拍的照片放到网络上比较开心所以才一直拍,然后这也会让我更有热情去进一歩提高照片的质量。

(7)

—— 人们在上网时环境不同色调和gamma等也会有差异,这一点怎么考虑?

内原 现在比过去有好一些了,但从原理上讲所有人都在完全同一的环境下看网页是不可能的事情。操作系统,浏览器,graphic driver,年久老化的显示器,等等都会因人而有所差异。

但是我自身并不要求自己的照片是独一无二的绝对的tone或完成的状态。每次成像时tone或白平衡都有变化,打印的时候就会出现不同的作品。虽然并不是随便玩玩,但我认为照片与其说是完成了的东西,不如说是不停流动需要不停摸索的东西。偶尔在漫画咖啡店看自己的网页,那一些差别还是在容许范围内的。不过在摩洛哥的网吧里绿色channel失灵的一片赤红的显示器上看网站时确确实实是被雷到了……。

用心调过tone或色调的照片在什么样的显示器上看都不会太差的。好照片的话,即使gamma有一定差别它也一定是好照片。

—— 有受到过其他网站的影响吗?

内原 与其说受到影响,倒是更想要不与其他的摄影家相像。不过在某种意义上这也许也是在受到影响。

—— 关于网络的问题点,以及好处

内原 出版或美术的business的世界里,职业的编辑或gallerist或curator乃是辨别好的照片和不好的照片的filter。这样一种强制力的filter把某种意义上质量低的照片筛了下去。而现在的事实是,在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地发表照片的网络上,过去一直不见天日的低质量照片大量地倾泻出来。

但有一点,质量的高与低,在我看来其评价并无絶对的标准,而是流动的。也就是说,过去未受重视的照片在新时代得到好评,我觉得也是可能的。无论怎样,对作品的正当的评价并非某个特定的个人来完成,而是在偌大的社会总体中经过很长时间自然的定着下来。因此,网络上的照片这种东西获得定论,也许还需要时间。

另外,现状是个人站基本都是non-profit的在做,与金钱报酬无缘,我觉得这也是问题之一。当然non-profit也有它的好处,但若因为“网络赚不来钱”没法继续健全的作家活动而从一开始就放弃的话,我感到这不能说是正确的态度。现实中把个人照片网站与business相结合极度困难,但我认为不应放弃持续的思考。

.

.

.

译 / 蔡骁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