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尾儿、宁凯


2018.11.7与宁凯围绕着摄影进行随意的聊天,起初并没有对谈或者访谈意图,但在聊完后感到对话内有巨大的信息量,对我很有启发,于是将对话中私人的,口语的和语音部分的内容进行了删改整理,征得宁凯本人的同意后发布于此,并把一些重要的信息做了超链接,供大家拓展阅读。


N: 我们今年买了梄桥朝子的名作,求了她一年半才肯卖。

6:为何一开始不愿卖?

N:十年前就卖完了,这个是AP 1/2(AP — Artist Proof,艺术家自留)

(图片来自宁凯)

6:你和尾仲认识多久了?

N: 据尾仲回忆说我是国内第一个通过邮件找他购买画册的人。六七年前,刚拍照的时候就喜欢他,我收藏了几十张他的原作,他的画册我也全了。

(图片来自宁凯)

6:你黑白时期就开始收书?

N:22岁开始吧,现在不怎么买了。

6:现在没必要了,书对于你来说是检索,想买哪张原作先翻翻书。

N:古屋诚一,我也很喜欢,有两张Christine。

(图片来自宁凯)

6:没看过,很漂亮,日本人?但是镜头感不太像本土日本人。

N:古屋诚一生活在奥地利,很早就出国了,迄今为止出版的大部分摄影集拍摄的都是身患抑郁症的妻子Christine ,比起荒木我更喜欢他的。

6:我现在离开生活范围,离开家就不想拍照,和许多人反过来。

N:不错,这个方式是对的,摄影肯定是从你的生活出发。

6:但是摄影成为了我生活中的悖论,最大的弱点,太想捕捉,反而一次次被摄影击败。如我在自己的影集里写的—— “摄影本身就是一种本能的示弱”

N: 我们也是的, 但是这个东西不重要, 拍什么都不重要的,摄影最终体现的是你的气质,内容最后都不重要了,最后你就变成摄影了。

6:我有一个挺好奇的事儿,你在初期使用黑白的影调到后期开始拍摄彩色胶卷,这种转变是怎么发生的?这种转变对于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N:我21岁开始接触摄影,互联网那会儿是很封闭的,最早接触到的就是日本的摄影师,所以那会儿被影响也是非常正常普遍的状态。当我决定辞掉工作全职去做这件事情的时候,生活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于是也重新去思考,摄影对于自己的定义。之后和Sabrina一起,两个人开始共同创作,重新思考摄影对于我来说是什么。所以摄影是在帮助我们认识自己。一开始不够了解自己,只是被照相机这个东西的功能所吸引,然后又被看到的影像所吸引,这是一个自然而然转变的过程。其实影像最终回归的就是个人气质,咱们去买大师的画册,作品,最终只是作为一种参照和映射。坚持做暗房也是一个很好的习惯,这个步骤在创作中非常非常重要,很多艺术家的个人气质,也是通过后期暗房中体现出来的。

6:确实是这样,于是我最近在反思自己拍摄时的内心到底在告诉自己什么,觉得自己并不够诚实,于是最近减少了拍摄和无谓的整理底片的无用时间。

N: 摄影这东西最可怕的地方就是别让自己太”摄影”了, 越想着自己要去拍什么越是拍不好的。刻意,谁都可以看出来。

6:我就有一点儿,所以想放一放。

N:多思考自己,别老思考摄影,摄影只是个手段。你有什么趣味吗?如果没有的话,先去建立个趣味,恋物癖,或者特别喜欢的器物。这个很重要,直接会影响摄影中的气质,建立一个审美系统化,摄影之外的观看系统。

6:摄影之外我也画画。

N: 场景那些, 我是相当喜欢, 你喜欢叙事, 很强的叙事感,这些都非常好,纯真,扎实,也没有在炫技,其他的我看了看,看似更高级了点但是少了点纯真劲。

6:厉害!这些都是我最开始用蜡笔画的画,所以其实这也算我的癖好了。

05

06

N:那你能不能将这种审美带入照片呢?摄影和绘画的关系是很微妙的。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我觉得他就是一个在绘画和摄影两条轨迹上都实践的人。应该好好看看摄影史,尤其是19世纪初期那部分,摄影和绘画的关系到底是怎么回事。

6:最近确实正在思考做一批摄影与绘画链接的东西,需要想,实践,回归我的癖好。

N:嗯,这个很重要啊,你看山本昌男,他都是综合材料,工艺是非常牛逼的,而且很高级。在照片上涂金,有的时候会上色,也会用茶汤泡泡。日本人在艺术上,对技艺的要求是没话说的,但这个也成为了限制他们艺术成长的主要因素。你拍照的状态挺朋克。但是你的绘画气质和摄影很不一样,绘画沉稳的多。我觉得你应该是个还算严谨的人,至少从你绘画中我觉得是一笔一画,憨憨的纯真。摄影对于一个没有经验的人来说太快了。你要让自己慢下来,把绘画时的思考带入摄影,你绘画中很多小细节是在你照片里看不到的。因为当我们在绘画的时候,我们是用理性去控制表现感性,就是秩序的存在。在静止的环境中去创作,你会去考虑细节,然后放大细节,这是绘画特有的功能。摄影不一样了,一切都是在运动中,瞬间捕捉下来的,他更强调瞬间的感受。我很喜欢印象派,细节的处理很高级,高更、塞尚、莫奈。印象派早期跟摄影太微妙了,光线和色彩的表达。绘画跟摄影本质上最大的区别在于,不依赖现实基础。而摄影却高度的依赖现实,但是摄影的出现也改变了绘画,印象派也是因此而诞生的。摄影中的透视和快,改变了画家的观看习惯,从早期的写意和宏大的叙事中走了出来。

(图片来自宁凯)

(图片来自宁凯)

6:这是文艺复兴的转折点。

N: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都是硬邦邦的。

6:印象派是把自己解放了。

N:从宏大叙事里解放了,强调个人感受,感受这东西就是模糊的迷人,要那么实在干什么?摄影分离派就是讲这个的——

​ 爱德华 • 斯泰肯Edward Steichen)、

​ 保罗 • 斯特兰德(Paul Strand)、

​ 阿尔弗雷德 • 斯蒂格里茨(Alfred Stieglitz)。有本画册——Camera Work,他们在分离派早期为了挑战摄影是艺术这个命题,在向绘画发起冲击,就是我们所说的画意摄影。然后在二战结束之后随着时代和技术的进步,分离派在后期转向了直接摄影,就是直接记录。因为他们已经用实践证实了摄影是艺术。所以后期他们延续着摄影本质的功能,继续探索直接摄影的功能。

6:我觉得李俊金也是在说这个事儿。

N:李俊金很高级,回归古典,山本昌男也是的。而尾仲浩二的高级之处在于,将日常的无用之景提炼,通过后期暗房的制作,将这些看似平淡的场景,处理的非常有意思,很耐看。他在拍那些东西毫无意义,生活不就是这样吗?很多事情都是没意义的,我们都忽略了,总想着那些更大的意义。山本昌男的摄影不能用摄影去观看,他是个拿着相机在画画的人。

6:我认为他是装置艺术。

N:是的,局部的放大。一般的摄影师不会干这个事情,因为摄影师脑子里总会想着叙事。画家不会考虑这个,绘画强调的是瞬间和独立的表达,有绘画功底的人思考摄影还是不一样的。柴田敏雄他早期就是学画的,但他那些人造工程拍的那么抽象。摄影本体的局限性太大了,这也是摄影有意思的地方,他在挑战着摄影师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但是我现在平时不太拍,出门跋山涉水的时候,才会去拍荷花拍拍树。荷花在我眼里可能看到的不是荷花,就这个道理。没人在乎的东西,是我最感兴趣的。

6:你也把自己解放了,印象了。

N:嗯,因为把自己禁锢在叙事说清楚一件事用照片太痛苦了,是没有答案的答案,没有尽头。我喜欢铃木理策,对于美术史的兴趣也是因为他的拍摄动机,他就是当下的写真分离派啊。他真是一比一在抄莫奈,还有塞尚。

6:国内的有人在有意无意的触碰分离派吗?

N:国内都没人稀罕这个吧?太不高级了。分离派是严格的参照美术史的,其实就是印象派。我是很喜欢小资情调,为啥要那么苦大仇深。还有就是,拍摄一定要选一个不受时间,空间,社会和环境影响的主题,这样你会很自由,瞬息万变的时代中,想想那些不变的东西,拍拍这些,你能走出来。拍变化,你的速度根本赶不上时代的速度。

6:这些观念和理解 你和Sabrina达成了共识吗?

N:当然,不然无法合作,都是无数次争论后得到的结果。还有就是,世俗一点地说不能卖钱的作品不是艺术。艺术就是一个观点,一个信息,传播不出去,证明你的观点是没价值的,不够普世。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当下生活的21世纪,波普艺术这么流行。因为这个形式太普世民主了。艺术要传播,但是古典艺术里艺术是阶级,资本家贵族的玩物。村上隆,草间弥生,他们玩儿的就是波普。前阵子在m50看的这个展览——奥诺•黛拉(Yuki Onodera)

(图片来自宁凯)

10

(图片来自宁凯)

11

(图片来自宁凯)

就是照片拼贴,特别喜欢。她就参照了爱德华 • 迈布里奇(Eadweard J. Muybridge) 的作品,关于静止到运动的概念,用相机记录马从静止到运动再到静止的过程中的身体肌肉姿态。但是为了证明马在奔跑的过程中,四肢马蹄到底是不是同时落地的。正是因为这个发现,才有了停止和运动的概念。爱德华•迈布里奇是第一个科学家摄影师,去研究,发现,记录了这个事情。在迈布里奇之前画的都是木马,硬邦邦的,没有人知道马到底是怎么运动的。因为照片捕捉到了马运动时候步伐的姿态,于是画家的观看方式发生改变,先学会理性的观看是很重要的。Yuki Onodera 的作品就叫《迈布里奇的扭动》,很明显的痕迹,只是她走向了超现实的那一面。所有艺术家的创作都是有基础依据的,聪明的人会隐藏的比较高级。日本摄影师 —— Homma Takashi,他真的是太精明了,他学了荒木,学了Wolfgang Tillmans ,学了中平卓马,还学了美国新彩色的东西,学的很直接最后变成了自己。你觉得森山,受了谁的影响?

6:William Klein?

N:其实影响他最大的是安迪 • 沃霍尔,他就是照片波普!波普艺术就是大众传销,文化的强行植入。


2018.11.19

转载自 十萬平方公里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