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宁凯老师聊了一下我的摄影,

并展开聊了一下当下青年摄影艺术家的状态。

为了便于自我梳理,将对话中私人的,

口语的和语音部分的内容进行了删改整理,

征得宁凯本人的同意后发布于此。

N 首先要知道,你是拍照片的,不是写字的,你理解事物的基础是图像,而不是文字,当然你可以把文字翻译成图像。但不要被文字误导愚弄了,你要的答案不在文字里。因为视觉基础不是建立在长篇大论的文字里的,照片就是一个瞬间,当然或许可以是诗。

很多摄影师喜欢思考更大的意义,思考到底什么是摄影,这是一个矛盾的悖论,根本毫无意义。摄影是个非常单纯的行为,去自我表达,这是本质。手机拍的是摄影,相机拍的也是摄影,按下快门这个行为,就叫摄影。所以,你要思考的是你为何要按下快门,问题是你想制造出什么样的图像?

为什么摄影可以和诗歌联系在一起呢,那是因为诗歌就是一种瞬间的表达,瞬间被无限的放大了。照相机可以去翻译诗歌的情景,因为相机足够快,所以你拍到的不是当下,而是过去。也正是因为这个快,瞬间得以成为永恒,你不需要思考你为什么拍照,当然很多人都会去思考这个,拿着相机然后陷入沉思,我为了什么摄影啊,你需要思考的是,你想用摄影来干什么。上面说这么多,就是个推理,你制造的那个图像,跟观众有啥关系,然后才是跟你有啥关系。

6 嗯,图像有没有效。

N 对自己有效,没用。先对别人有效,再对自己有效,才是高级的摄影。优先思考的是历史,然后是一种呈现形式,审美趣味了。审美趣味实则是个人气质的展现,你最后需要考虑的才是你自己,摄影史必须研究一遍。

看你过往的一些写作,你善于写瞬间的感受,短小精炼,从你写作风格上就能看出,你的逻辑能力低于感受力。那你在感受什么?什么使你感慨?这就是逻辑。山本昌男那么情绪化的表达,都必须有着严谨的思考。没逻辑只会造成观看的误区,说白了是你抓不住重点。

6 先行动在思考 不成立吗

N 不成立,意识一定要先行,然后就是目标,执行计划,如何执行。你得让自己对相机,器械没那么痴迷。对器械的痴迷会干扰你。这种干扰实际上到底是人在操控相机,还是人被相机操控了?那些老法师们,都是被器材操控了。

6 实际上我接触摄影到现在这个阶段,还只是在熟悉相机的性能,拍一些不丑的画面,仅此而已。

N 这也是个必经之路,相机先玩好才能说艺。所以你的学习能力差,感受能力强。

6 我在选择一种很笨的方法进行创作,实际上我知道我的照片需要更久的时间沉淀。我也可以进行一些,更快的,更易的,时下流行的方法去快速获得什么名利,但我不想。这导致了我的摄影,过于摄影。

N 你的摄影不应该是摄影,应该是你人格魅力的映射,不过你的偏执也代表着你很真。

虽然现在很多年轻摄影艺术家,他们在呈现上都做的相对比较成熟,但是画面不高级。我喜欢耐人寻味的东西,就是看了很久以后然后惊呼,妙哉。耐人寻味不是强烈的个人,你的学会去寻找那些不那么强烈的东西。强烈的东西,很动人,但是也很容易被人遗忘。

6 因为过于个人?对于观者无效

N 是的,极端主观和极端客观,这两种都是无效的。

6 我一直对自己摄影的画面很自信,但是你说采访,我无所适从,整理起来满头大汗。

N 因为你只盯着画面看了,这也是你画画留下的后遗症,一个一个看。所以我说了你更需要逻辑。绘画是个缓慢的过程,你可以修改,思考,捏造。摄影很快,拿起来放下就结束了,那是不是要意识先行?

你的照片让我想起了十年前豆瓣上我们一起玩的状况,因为都不懂,于是都在瞎搞,没条件,没资源,没信息,几本日本摄影画册,就变成摄影圣经了。你现在不需要明确自己一定喜欢什么,但是得知道自己不喜欢什么。

6 其实我现在的状况是,现在大家都在用这么几种方法去观看拍摄,一种方法论,掌握了就可以。我被这种风气带过一整子,很快觉得不适,于是立马走回头路,有点偏执,就是偏要往回走。

N 往回走的前提要先把功课做足,思考了往哪走再走。你应该少看点日本人的东西,或者说你看的那个时间节点完全不具备参考价值,你应该看看欧美的,还有日本的当代摄影。

6 我知道,60年代之后,早就不是那么回事儿了,我自己看都觉得老气横秋,即使是看到现在日本本土摄影师还在这么拍的人,我都觉得傻气。但是看到一些画面,确实可以引起内心的舒适感和安定感。

N 所以别盯着一个节点看。

6 很多青年摄影师的作品,我觉Ok ,但是心思太多,藏啊躲啊,遮遮挡挡,但又全然展现,摆在面前。好像他们掌握了一种外语,我明明看着这些图像,但看不透彻。只有掌握了他们的语言逻辑,才能看懂。

N 不自然,太刻意,换言之,不够高级么。

6 我其实很想找到一种属于东方,中国的语言,独立于西方和日本。

N 那咱们来看看山本昌男,山本昌男的创作分为四个部分,早期的作品《空の箱》,到中期作品《中空》,然后再到晚期作品《川》和《静》,Shizuka拍的是森林里的树根,很大的尺寸,20*24。这几个系列,划分了山本昌男的世界观。他最早起的作品《空の箱》,也是成名作。这个系列尺寸非常小,也是他综合材料介入的起点。上色被打磨的表面,涂抹,照片营造出了一种破旧的岁月感。这不就是逝去的时光嘛,捧在手心中,这就是他想表现的精髓。中空,Nakazora,是一种叙事,绯句之美的投射,这个系列我研究的不是很多。

接下来说说我研究最深的一个系列——《kawa》,这个作品是山本昌男创作的转折点,由于经常出国展览交流,山本昌男在这个系列里重新去思考了日本文化,禅宗哲学,物哀之美,我们回到作品的名字 —— kawa=flow,能读到什么?

6 源头

N 川=河流,这是日语本意,河流=流动的水,那这个作品的核心概念其实已经很明确了。

6 水,记忆。

N 不够精准,流动是一个动词,代表了运动。让我们在回到 kawa=flow,河流在运动,“运动”才是精髓,一个词概括了一个作品。现在我们再来看看作品。

6 我看到的是方向中的运动

6 一种势能,鸟在运动,云在运动。

6 最后一张看不懂

N 仔细看树下鸟居

6 鸟居上下坠的穗子在摇摆,是风,在流动。

N 山本昌男的精妙,远不于此,这只是第一层。还有很多层,所以你从好看的照片的角度去看他,那真的是太浅薄了。

-END-


2018.12.21

转载自 十萬平方公里 公众号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