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某摄影师名为“龙翔桥:脸”的照片分享微博的评论

首先引用熊小默对这组作品的评论:街头摄影师Bruce Gilden用直闪拍摄日本黑帮,照片生猛且忘我,距离近到了冒犯的程度。他冒犯的是掌握权柄和武器的人,真相比个人安全重要。但是原po这位“摄影师”冒犯的是没有话语权的人,没有什么真相,只有沾沾自喜的恶毒 。

我赞同熊小默的评论,但是我想从其他角度表达一下我的看法。我一开始很犹豫我该不该转发这样的微博,因为我担心我的转发是对照片中冒犯到的人的二次伤害,但是后来想想,我最好还是陈述一下我不喜欢这样的照片的原因,可能能减少一下未来有人拍这样无聊的照片的几率。

这个摄影师之前因为拍了很多外卖骑手的照片,被某短视频公众号采访。在那个采访视频中,他谈到了他的编辑方法,当时我就嗅到很强的归纳癖的味道。看了他的其他微博,果不其然,各种把照片按规律分在一起,他可能觉得是加强了照片的力量,但是其实让照片降低了很多能量,因为人们都只会注意那个他分类的规律去了。这种为照片系列直白的命名方式在某个方面来说,剥夺了观看者对照片的想象,以非常自我的方式告诉别人,这堆照片你该注意哪些地方。比如直白地分类为黄色,红色,脸,冷。但是好的作品往往不是这样的,没有想象空间或者没有留有余味,那么你的照片可能就很乏味。

另外我想,这个摄影师可能没有自觉到这些照片恶劣的地方,也就是他可能没考虑过照片将会以什么样的氛围呈现出来。这9张脸我真不知道他想弄出什么氛围来,我好像在看着皮肤科的病例图录一样,而且我想很少有人会愿意把自己的脸用在病例图录上。我不怀好意地猜想他的出发点可能是想归类出一种猎奇的脸,可是这个出发点既幼稚又把片中人归类为异类。也许为了博人眼球,他可能也没有考虑那么深吧。

我还觉得大家对街头摄影的感受太窄了,来来去去就是那几样,模仿痕迹又很重,在森山大道的高强度黑白过时以后,大家又对其他类型的摄影师下手。这样的模仿永远只是技术上的拙劣再现或者是低端临摹,往往都没有抓住其他摄影师该学习的地方。

我一直认为摄影的氛围是很重要的东西,为了感受这个氛围,我经常不会阅读摄影师的任何文字或者是先通篇看完照片,再回头来看文字。我也许会不记得是谁拍的,会想不起整个系列的每一张照片,但是每次看完好的作品,那个氛围一直会让我持续回味着,并希望消化它作为自己拍摄的动力。

最后我想说说,我为什么要对这样的作品那么上心,对它们不怀好意。

我是在信息比较闭塞的县城长大,以前耳濡目染的摄影无非就是那么几个大类,有讲究器材的“老法师”摄影,有流水线一样的影楼照片,有服务于QQ空间那样的糖水片等等。真的好看的摄影感觉总是避着我,我好像能感受到更加自由美好的摄影的存在,但是我不知道那是什么。就算是在互联网上,好的东西能发出的声音总是被其他各种喧闹淹没,我花了很长时间才找到好的摄影在哪里,才了解到它们好在哪里,并且现在还一直在被刷新着观念。所以如果有人看到这个摄影师的作品,没人说出来它不好的地方的话,他们可能就会模仿,会沿着不太好的方向继续无聊的摄影。

最后附上那篇微博的链接。

https://weibo.com/1744050387/H6umuCqTr/


2018.12

转载自微博 @214-

原文链接